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吴桥剪纸艺人剪出“二十四孝”

发表于2015-12-03

   耗时两个月完成作品


“孝感动天”“卧冰求鲤”“哭竹生笋”“刻木事亲”……在吴桥杂技大世界“书心堂”,一幅幅“二十四孝”剪纸作品格外引人注目。这些剪纸出自中国剪纸家协会会员、省民俗协会会员马建海之手,他利用业余时间,历时两个月创作了这些作品。


记者看到,这些作品都是20厘米见方的圆形图案,还配有详细的标注。剪纸作品经过装裱后,组合成长8米、宽30厘米的长卷,显得古朴而率真。马建海的作品寓意极强,比如在“孝感动天”中,他剪出大象耕地、凤凰带着百鸟除草的画面,颇具感染力。


说起创作初衷,马建海说:“希望通过这微小的举动影响更多的人,弘扬‘孝’文化。”因为白天忙着杂技大世界的表演工作,马建海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创作。他先是用铅笔起稿,用大头针固定到红纸上,然后再一点点剪,经常剪到晚上十点多。


曾被誉为“军中神剪”


1990年,马建海参军入伍。他把打小喜爱的剪纸技艺与部队军事生活相结合,创作的近百幅作品被《解放军报》《解放军画报》及济南军区《前卫报》等发表。


1999年,马建海的130米剪纸长卷《龙腾华夏》创作完成。“这幅作品历时13个月,作品完成时,正是1999年老兵复退,集团军领导到我们 团蹲点,看到我的作品后连连称赞,说我是‘军中神剪’。”马建海高兴地说。后来,他的百米剪纸长卷在济南军区展出,并登上了2000年山东电视台元旦文艺 晚会。


遗憾的是,马建海作品登上晚会的当天,他的母亲却去世了。因为处在服役期,马建海没有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。说起母亲,马建海说:“母亲一直用 一言一行教我学会吃苦。”2005年,马建海退伍回乡,因为没有工作,先后在吴桥和德州打工,先后干过装卸工、生日蛋糕店的裱画师等,生活的艰辛、旁人的 不解,都没有让他放弃对剪纸艺术的追求。


把“孝”字铭记于心


马建海说,这些年对剪纸艺术的坚持,很大程度上源于父亲的鼓励。他含泪回忆道,当初“玩”剪纸挣不到钱,养不了家,村里人都把他当闲人看,说这 是不着调。但是父亲却一直支持他,鼓励他继续追求自己的事业。少年时,马建海家中虽然困难,父亲却竭尽所能,买纸、笔等绘画工具,还借来《剪纸艺术》的 书,让马建海学习。就在父亲临终前,还抓住马建海的手说:“一定要干出个样来啊!”


在马建海的家里,保存着一大摞剪纸图案剪贴本,其中一些图案还是父亲帮着搜集的。马建海说:“行孝要趁早,要把‘孝’字时刻记在心上。”

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