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沧州小伙儿为脑瘫、残疾儿童搭建辅具“银行”

发表于2015-07-19

从去年开始,沧州浩洋残疾儿童康复33岁的负责人刘国浩就开始为建立一个专门为脑瘫儿童、肢体残疾儿童提供辅具的“辅具银行”而奔波。7月17日上午,在他简陋的仓库里,他兴奋地指着一堆辅具告诉记者,如今这个平台已经搭建完毕。他期盼着能有更多人知道这个平台,能收集到更多辅具,帮到更多孩子。

孩子要康复,离不开辅具

4年前,刘国浩从北京回到沧州,到母亲建立的浩洋残疾儿童康复帮忙。他的母亲从沧州市人民医院退休,干了一辈子脑瘫儿康复工作。随着工作的开展,刘国浩越来越离不开那些孩子们,他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。

刘国浩说,浩洋康复主要为脑瘫儿童和肢体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。现在里还有68个孩子在接受训练,这些孩子主要来自沧州各县市。刘国浩说,对脑瘫儿童和肢体残疾儿童来说,面临的共同难关就是运动障碍。而辅具则在帮助这些孩子恢复、提高运动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。据介绍,这些孩子所用的辅具主要助行器、坐椅类以及球、滚桶、小台阶等多种训练辅具,这些辅具分别用于锻炼孩子的行走能力、坐姿矫正、上肢的精细运动、下肢力量等。

刘国浩说,从实际工作来看,辅具对脑瘫儿童和肢体残疾儿童所起的作用十分巨大。为此,他们还自己制作了许多辅具,比如一辆普通的儿童自行车就被他们改装成了儿童自行车训练器,他们还用木头制作了一批站立架,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
破解辅具使用“两难题”

对于大多数脑瘫儿童、肢体残疾儿童来说,几乎一天也离不开辅具。但是,对于这些孩子的家庭来说,辅具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解决。据介绍,辅具一是不好买,毕竟有需求的人不多;二来好多辅具的更新频率很快,孩子两岁时能用,三岁时就不见得能用了。像有些矫正鞋,一双价值千元左右,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,大约半年就要换一双。这些都为脑瘫儿童、肢体残疾儿童的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。

去年,刘国浩去广州参加一次培训,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个“坐椅银行”公益项目,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:对于许多脑瘫儿童、肢体残疾儿童的家庭来说,孩子用过的辅具扔了怪可惜,自己的孩子又用不着,何不搭建一个平台,将这些辅具收集起来,然后再通过这个平台将这些辅具发放给那些有需要的孩子呢?

这个想法让刘国浩激动不已。于是,从那时起他就有意识地搜集资料,完善方案,想在沧州搭建这么一个平台,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。他说,这个辅具“银行”就破解了脑瘫儿童、肢体残疾儿童家庭所面临的难题。

让更多孩子“站起来”“走出去”

从今年6月份开始,刘国浩的这个辅具“银行”开始启动。他手里的“存货”一是康复自己制作的辅具,还有残疾捐赠的辅具,共40件,这些辅具成为他这个平台的“种子”。这些辅具包括矫正鞋、轮椅、站立架、儿童助行器、儿童摆位椅等。到现在为止,这个平台已经发放出去八九件辅具了。

刘国浩还特意制订了方案,每位辅具的捐赠者都要填一张登记表,捐出去的辅具上也贴有标签,标注出捐赠人、捐赠日期、辅具名称、受助人、受助日期等信息。他建立了QQ群,向捐赠人定期公布辅具的捐助流向。对受助人,双方要签定申领协议,受助人要保证辅具的正常使用,不影响向下一位受助人“传递”。

刘国浩说,辅具的使用将帮助更多脑瘫儿童、肢体残疾儿童“站起来”,然后“走出去”。在他看来,这对孩子意义非凡,除了身体上的康复,这些更关系到孩子能不能得到独立行走的机会,能不能外出,能不能得到受的机会,能不能获得友谊和尊重。

刘国浩希望有更多闲置的辅具能够汇集到一起,让这些辅具去发挥作用,他留下了辅具征集电话0317—5102891、13903170434。有需要辅具的家长,也可拨打电话来寻找符合自己孩子需求的辅具,让这个平台真正“流通”起来。

 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>>

上一页|1|
/1页